天氣漸寒,晚上回到家中,有一碗暖湯的鼓舞,喝在喉頭,暖在心頭。家母是傳統廣東人,習慣每天有湯水落肚,自幼家中日日煲湯,可從湯水得知時令,像大暑日必飲冬瓜湯,秋冬就燉個滋潤烏雞湯或煲個木瓜雪耳魚尾湯,有時因時間關係,就簡單滾個節瓜瘦肉湯,總之燉、煲、滾也好,總有湯水。
有次,家母卧病在牀,當時還年幼的我們三姐妹嚷着肚餓,家父就硬着頭皮走入廚房,5分鐘後,神氣地端出一鍋磨菇忌廉湯,三名女兒嘖嘖稱奇,家母卻責怪:「罐頭多吃對身體無益呀。」只是她嘴角那甜甜的微笑與平生第一口罐頭西湯的滋味,至今難忘。
三名女兒長大後,難免多在外吃飯,家母也因為家中人少而省卻日日煲湯的麻煩,反正坊間湯水店多,出去「滾」好過,在原味家作買一碗時令的花旗參銀杏薏米煲鱷魚肉湯,或到健康工房買湯劵,何時經過就取湯,多方便,但大多只含小量甚至不含湯渣,味道和營養始終不及家中靚湯。
飲得多外買賣即飲湯,反而會忽然想喝西湯,釋放藏在罐頭內加工的回憶,加上近年現成西湯的選擇多,都開始以不含味精、健康甚至有機掛帥,像來自美國的Imagine有機鮮湯系列,20多款強調以天然有機材料煮成,大部分為有機蔬菜湯,以菜湯做正餐的女士們,不妨翻熱一碗有機檸檬草粟米湯,以有機薯仔及有機木薯取代忌廉,減膩並帶淡淡椰子香。至於有機番茄忌廉湯的忌廉,就以有機米糊代替,小記喜歡用這濃郁湯底煮麵食用。而清甜的有機南瓜湯、走地雞湯及有機西蘭花忌廉湯,可按個人的Imagination(想像力)加入配料,成為自家的火鍋湯底,總好過到被網民惡搞為「太刻薄」的快餐店吃一人火鍋。吃有機食物,起碼對得住天地良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