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你認識舞台劇「劇后」彭秀慧(Kearen),可能是來自她的個人作品《29+1》、《再見不再見》及《月球下的人》。離開台板後,這女子便不願做「獨腳戲」,反而愛找大班朋友開餐:「一班人食中菜好熱鬧o架,又可以叫多啲餸,如果係我鍾意食嘅辣菜就最好啦!」既然如此,小記就帶她去殺館子(即四川話的上館子)─位處半山、主打四川菜的三希樓擦餐勁!

演戲有時需要啟蒙,原來食辣都要!Kearen憶述愛上食辣的經過:「記得小時候,有次同屋企人去食避風塘炒蟹,後來打包了那些炸蒜同辣椒,簡直係人間極品,食飯又加啲,食麵又加啲,連煮餸都加啲。就係咁,發現自己鍾意食辣!」當初的小女孩逐漸長大,中學時食魚蛋粉開始狂落辣椒油,成年以後更愛上台灣、四川的麻辣,愈食愈刺激。

川菜多變如分身

舞台上,有Kearen一人分飾多角;飲食方面,川菜的多變亦不遑多讓。三希樓總廚顧學炳表示:「川菜是複合性的,每一道菜都有幾種味道,一般來說,會有芥辣、sq辣、麻辣、香辣、酸辣、魚香、怪味及甜酸等二十多種,所謂一菜一格,百菜百味,正宗川菜當然是麻、辣、香兼備,但也要視乎菜式而定。」

「雖然四川菜有麻有辣,但我較為欣賞當中的辣,因為怕個嘴麻痹的感覺。」任何時候都想食辣的她還說:「開唔開心啦,排戲排得辛苦啦,甚至完Show去慶功啦,都會食辣。食完辣嘢覺得好暖,心情興奮,亦係味蕾上的刺激。我試過喺台灣食麻辣火鍋,結果肚痛咗幾日,以後都要節制啲,我只係食到中辣,太勁的話會頂唔順。」

落本用10年陳醬

Kearen的食辣之路,足迹踏遍北京、上海及廣州等,笑言這些地方的川菜,比香港的還要啃,反而還未到訪過四川,來三希樓正好是個「綵排」。餐廳既以川菜作賣點,除有來自四川綿陽的顧師傅掌廚外,大部分食材亦來自當地,而且不靚不用,跟原裝地道的沒兩樣,像10年陳的郫縣豆瓣醬、樹上熟的花椒、四川臘腸及醬料等,還肯花心思做即撞豆腦,配上滑溜溜的牛肉,就成了其中一道招牌菜。

餐廳菜式大部分跟足傳統,唯獨要照顧港人口味,增添不少海鮮佳餚,像龍蝦麻婆豆腐、水煮東星斑等,還可另選桂花魚、龍躉,味道比一般用淡水魚做的水煮嫩滑好食,不然亦可換上水煮田雞或黃鱔。甫見水煮桂花魚上枱,Kearen即忍不住伸長條頸聞一聞,看到鋪滿碟面的辣椒,即時令她食欲大振:「魚肉好滑溜,沾上點點辣湯,只吊味而不會蓋過魚鮮,仲鍾意食埋青瓜、涼粉、芽菜等配料,吸收辣味精華一滴都唔好嘥。辣子雞亦係心水推介,雞粒炸得香脆又乾身。」

Kearen wants to Share :過癮蒸魚碟

「表姐和表姐夫從美國回來,我提議來我家煮飯食,去行街市時,看到這個碟子覺得很新奇。老闆說蒸魚很合適,表姐就說:你不如買一隻啦!我話:我好少蒸魚剢喎。她說:咁蒸雞啦。我不肯定未來的日子會不會用它,但覺得個設計好得意,於是買了一隻,也送了一隻給他們帶回美國。」

I Read :愛看推理書

「最近在看日本作家乙一的《夏天。煙火。我的屍體》,這是第二次看他的作品,我喜歡懸疑、推理類的書,而他故事的情節往往是叫人意想不到。」

I Learn: 走去學打鼓

「識得彈琴,但一直想學多樣樂器,終於最近去了學打鼓。一直喜歡敲擊樂,相信這些節奏,會對做劇場有幫助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ori Pan  的頭像
    Kaori Pan

    各地美食分享資訊平台

    Kaori 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